教牧書信(31)|提摩太後書之五:在恩典裡為福音受苦
經文:《提後2:8-13》
序言:主給我們每一個人的恩典,在基督裡都是一樣的。一樣的永生、一樣的聖靈、一樣的屬靈福氣,但每個人所領受到的恩典卻不一樣。從人所傳的福音,從為福音犧牲捨己的程度,而有不一樣。有些人傳福音是絕對不能犧牲的,但有些人不只能夠犧牲,甚至還能為福音受苦,用全部的生命來傳;這樣的傳福音者,是認識福音的價值,是明白在主的恩典裡為福音受苦,主必定會祝福的。
福音不是苦難主義,而是當我們願意為福音的緣故付出多少,我們就會經歷聖靈的幫助有多少。苦難也不是叫我們更軟弱,乃是藉著聖靈叫我們更得堅固的。只有當為福音的緣故受苦,主的工人才會被精煉;真正的門徒才能被分別出來;所得著的見證,才能堅固後來的時代,得傳福音的門路;都是藉著聖靈在我們裡面的工作與引導。
《2:8》「你要記念耶穌基督乃是大衛的後裔,他從死裏復活,正合乎我所傳的福音。」
保羅囑咐提摩太要記念耶穌基督,因為我們就像以色列人一樣,很容易就忘記上帝曾經如何拯救我們和聽我們的禱告。
⭐️ 記念三樣東西
- 1) 耶穌基督:大衛的後裔(對象);
要紀念、要傳揚的對象是將要來的基督彌賽亞,祂是永生神上帝的兒子,是人類的救贖主。 - 2) 從死裡復活:受苦與得勝;
耶穌基督勝過罪和死的權勢,祂的死而復活,證實祂的受苦帶來得勝的權柄。 - 3) 合乎我傳的福音(耶穌基督):能力的來源;
我們生命的一切見證,從死到復活、從咒詛到祝福、從各樣問題到解脫,所得到能力的來源,是以福音為中心點,所傳的是耶穌基督。
《2:9》「我為這福音受苦難,甚至被捆綁,像犯人一樣。然而神的道卻不被捆綁。」
這是一句勝利的宣告。雖然傳福音的人會被綑綁,但福音本身是不被綑綁;因為福音是神的大能,神的道是繼續被傳開,繼續有人接受福音、歸向上帝。
《腓立比書1:12-14》「弟兄們,我願意你們知道,我所遭遇的事更是叫福音興旺,以致我受的捆鎖在御營全軍和其餘的人中,已經顯明是為基督的緣故。並且那在主裏的弟兄多半因我受的捆鎖就篤信不疑,越發放膽傳神的道,無所懼怕。」
⭐️ 認識與經歷聖靈能力的要道
真正傳福音者在傳福音裡面,不管有多少的苦難,認識並經歷聖靈的能力,必能得著權柄的;無論是內憂或是外患,神的道都不被捆綁的。
《使徒行傳28:31》「放膽傳講神國的道,將主耶穌基督的事教導人,並沒有人禁止。」
《腓立比書1:14》「並且那在主裏的弟兄多半因我受的捆鎖就篤信不疑,越發放膽傳神的道,無所懼怕。」
⭐️ 當代教會的兩大問題:
- 不太敢講「苦難、背十字架的福音,為主受苦、挑戰的話」
- 教會講台多用見證來取代真理使人信主,不是被真理吸引、不是因真理認識罪而悔改
《2:10》「所以,我為選民凡事忍耐,叫他們也可以得著那在基督耶穌裏的救恩和永遠的榮耀。」
⭐️ 為選民凡事忍耐(選民→傳→受苦、忍耐)
保羅知道,藉著他為福音受苦,有人的靈魂會因此得救,可以得著在基督耶穌裡永遠的榮耀。因此,他願意為選民凡事忍耐。選民是指上帝在創世以先所預定揀選,但還沒有對上帝的呼召回應的人,包括外邦人和猶太人,所以我們要找到這些隱藏的選民。但他們背後有屬靈的黑暗、有空中掌權者、有世界的王的剛硬、毀謗和抵擋,帶來不信的文化和信念捆綁著他們。所以我們在傳的當中,我們會如同使徒保羅一樣經歷受苦,但為了選民的緣故要凡事忍耐。
⭐️ 面對福音三個問題
- 我們能傳嗎?
- 我們願意犧牲嗎?
- 我們經歷聖靈的大能嗎?
《2:11》「有可信的話說:我們若與基督同死,也必與他同活。」
⭐️ 五句可信的話:應許與屬靈的原理
- 1) 我們與基督同死,必與祂同活:重生之人的信仰精神
《馬太福音16:24-25》「於是耶穌對門徒說:「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,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。因為,凡要救自己生命的,必喪掉生命;凡為我喪掉生命的,必得著生命。」
(1) 捨己→捨己是死的意思、否認自己的意思
(2) 背起十字架跟隨主→美意→順服→大能大力
《2:12》「我們若能忍耐,也必和他一同作王。我們若不認他,他也必不認我們。」
- 2) 我們若能忍耐,必和他一同作王(忍耐=終身性,忍耐→一同作王:永國/榮耀)
《約翰福音18:36》「我的國不屬這世界;我的國若屬這世界,我的臣僕必要爭戰,使我不至於被交給猶太人。只是我的國不屬這世界。」當我們在地上要捨己、要背起十字架跟從主,這世界和我們罪身的肉體會一直阻擋的,所以忍耐是終身的。忍耐的同時,還要看到天恩、天上的榮耀,這樣才能與基督一同做王的。
💡 為什麼我們傳福音者需要忍耐呢?
如果傳福音不需要忍耐,馬上看到復興,最後帶來的是失敗以及失望。因為人不是要同死同活的生命、不是要忍耐,也不是想到永遠榮耀的國;如果為了福音我們忍耐,我們才會經歷到主的幫助。忍耐成功之後,就得以成全完備,因為經過試驗之後必得生命的冠冕,我們在主耶穌的患難、國度、忍耐裡就一同有分了。
- 3) 我們若不認他,他也必不認我們(不認=否定)
解經家對「不認」的解釋,是否定的意思。好像主感動我們,叫我們做的事我們不聽,我們隨從自己的意思做,靠著人為的熱心理想做。那時主是否定也不認我們所做的,我們是得不到主的賞賜的。但這不代表得不到救恩,羅得最後是僥倖得救,只是他不能得到主榮耀的冠冕。因為將來神國的榮耀是很大的,整個宇宙、星宿是發光的,而我們所得的賞賜以及冠冕就是神榮耀的光了。《詩篇132:18》「…但他的冠冕要在頭上發光。」
《2:13》「我們縱然失信,他仍是可信的,因為他不能背乎自己。」
- 4) 我們縱然失信,神仍是可信的→確據【可信→愛(堅忍)、公義(審判,賞罰)】
彼得否認主、羅得體貼肉體,像這樣的義人即使被世界蒙蔽,但神仍是可信的。
💡 神在兩個地方是可信的
- (1) 神的慈愛是可信的;神所愛的人,神必拯救到底。
《加拉太書6:1》「弟兄們,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…。」
《羅馬書3:3-4》「即便有不信的,這有何妨呢?難道他們的不信就廢掉神的信嗎?斷乎不能…。」
《提摩太後書1:9》「神救了我們,以聖召召我們,不是按我們的行為,乃是按他的旨意和恩典…。」
儘管人一再的失信,並與上帝為敵,但神愛的堅忍顯出祂對人的慈愛,願意施恩給誠心悔改歸向祂的人。 - (2) 上帝的公義是可信的;神的公義裡面有審判和賞罰,如果人拒絕神的救恩,是受到永遠的審判;如果人領受神的救恩,但虧欠神給人的恩典來活,人會僥倖得救,但不會有與基督一同作王的榮耀。
- 5) 神不能背乎自己
這句話包含著我們與基督的關係,所帶來的結果。神是不能違背祂自己,祂所說的必定會成就出來;祂的慈愛、祂的公義,是永遠長存的。
⭐️ 總結:五句可信的話-應許與屬靈的原理
- 我們與基督同死,必與祂同活:重生之人的信仰精神
- 我們若能忍耐,必和他一同作王(忍耐=終身性,忍耐→一同作王:永國/榮耀)
- 我們若不認他,他也必不認我們(不認=否定)
- 我們縱然失信,神仍是可信的→確據【可信→愛(堅忍)、公義(審判,賞罰)】
- 神不能背乎自己
分享:
- 保羅吩咐提摩太當紀念耶穌基督是大衛的後裔並從死裡復活,這和我們所傳的福音有什麼關聯?
- 保羅為福音受苦難,甚至像犯人作監下牢也不以為恥,並神的道不被綑綁;這與我們認識與經歷聖靈的能力有何關聯?
- 《2:11-13》可信的話裡的應許和屬靈原理,如何連結《2:10》選民得著在基督耶穌裡的救恩和永遠的榮耀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