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前之十七:知足的得利,貪財的失利
經文:《提前6:3-10;腓4:10-13》
序言:無論有錢沒錢,人都有可能會犯貪心的罪,因為貪心是一個人不知足的狀態。不只讓人覺得自己擁有的還不夠,還可能敗壞人的心,引誘人犯罪或是產生嫉妒。叫我們對人的愛減少,不能為人得到好事或成功感到開心,反而將人視為競爭或是比較的對象。而這就違背了神創造人要彼此相愛的心意,因此貪心就破壞了我們與人的關係。
貪心也可以說是我們對神的不滿足與不信任,不滿意神所賜的,不相信神所給的。這個不滿足的心,是從天使犯罪來的。當天使天天活在沒有辦法滿足的時候,他就開始敵對神,想要與神同等,這不但是驕傲,裡面也已經成為貪的性情了。
因著夏娃跟魔鬼撒但交通墮落之後,貪的性情從此就臨到人類了。其實人不是缺乏、不是不夠,而是貪心把人帶進一個不能知足的性情,叫人不信任神,懷疑神的良善和能力,懷疑神的帶領。因此,不知足的背後也隱藏著驕傲,有不願意降服神的主權,要自己做主的心態。
神已經把最好的永恆救恩賜給我們了,也已經按著祂的慈愛按時供應我們了,我們理當知足才是。所以我們不能根據我們的情況,來解釋上帝的屬性,反而必須根據上帝的屬性,來解釋我們的情況。因為上帝透過祂兒子的血買贖了我們,向我們保證「各樣美善的恩賜和各樣全備的賞賜,都是從上頭來的。」我們才能知足喜樂的。
所以只有在福音裡面看見那愛我們的主,天天為我們預備這一切,我們才能夠享受到被填滿的滿足。並且確認那個愛我們的主,是如何的加恩典,我們才能夠與貪念爭戰、勝過貪念。之後才會真正領會到,原來知足是從靈裡面得到的。
所以屬靈的事,一定要回到生命的根源,回到以馬內利,並且按著真理來行。即使貪心的意念常常影響我們、攻擊我們,當我們願意跟它爭戰,我們的生命才會越來越坦然無懼,才能帶著清潔的心、無虧的良心和無偽的信心,活在神的面前。這是福音的門先向自己打開,自己領受了,才能帶著正直的靈傳講福音。
所以我們的爭戰,要爭戰到我們可以從神那裡得到真正的滿足,這樣才能趕走並勝過我們𥚃𥚃面那個貪心的意念。
*你是真的缺乏、不夠,還是有不能知足的性情?
*你是否為你的貪心爭戰過?
*還是你已有知足的心了?
《6:3》若有人傳異教,不服從我們主耶穌基督純正的話與那合乎敬虔的道理。
傳異教的意思是指與保羅所傳講、所教導的福音教義不同。《加1:8》「但無論是我們,是天上來的使者,若傳福音給你們,與我們所傳給你們的不同,他就應當被咒詛。」
主耶穌基督純正的話
整本聖經的核心,就是耶穌基督十字架的死而復活。一個與主同死的人,他會在凡事上,以基督為中心來活出基督,常常經歷主仰望主。但是錯誤的道理,不是叫人活出以基督為中心,乃是先以自己的理想為出發。
合乎敬虔的道理
敬虔的根基,一定要有全備的真理,耶穌純正的話語,從以我為中心,漸漸成為以神為中心。所以敬虔是對神和基督的認識,在生活上產生敬畏神的生活樣式,從內到外屬靈生命的改變。即使有健康、金錢、人際關係等問題,也要尋求主的美意,這個叫合乎敬虔的道理。
*你是否理解了什麼是主耶穌基督純正的話與那合乎敬虔的道理?
《6:4-5》他是自高自大,一無所知,專好問難,爭辯言詞,從此就生出嫉妒、紛爭、毀謗、妄疑。
自高自大、一無所知
他們是向神、向真理自高,認為自己的教導是好的,因為有許多人跟隨他們。但他們卻是瞎眼的、愚昧的,因為他們對神的話一無所知。
專好問難、爭辯言詞
在神學和聖經的真理、經文解釋上,有不同的看法或是產生爭論是不可避免的。但傳異教的假教師,他們的爭辯是為要證明自己是對的,對方是錯的。而這種爭辯的背後,不是因為聖經的真理而是肉體本性的驕傲,表現在爭辯的態度和言詞上。因此爭辯所結出來的果子,彰顯了本性的罪,就生出嫉妒、紛爭、毀謗、妄疑。
加爾文在《基督教要義》中提到:「當聖經吩咐我們否定自我的時候,這吩咐不但從我們的心裡,除去對物質、權威和人對我們的喜悅的渴望,也根除人的野心和一切被恭維的私慾,以及其他更隱密的罪。因此,基督徒必須從心裡深深感受到,他的一生所在乎的唯有神自己…。這決定一旦佔據信徒的心,他就不會給驕傲、自大、虛偽、貪婪、私慾或其他自我的愛,所導致的罪留地步…。」
合乎敬虔教義的敬虔,是受到純正健全福兂教義的教導,應用在生活中,所產生全人的變化和更新。是從內心的悟性發出,然後彰顯在言語和行為上。
*你是否能辨識出自己或他人所彰顯出來的內外果子?
《6:5》並那壞了心術、失喪真理之人的爭競。他們以敬虔為得利的門路。
錯誤的教導→毀壞靈魂(心靈、心術)
他們生出的果子,是一種「壞了心術,失喪真理之人的爭競」,意思是他們的心思被敗壞了,真理被奪去了。他們好像很敬虔,但其實都是用神的話來得益處,來滿足自己的慾望,不是用來榮耀神。而這些假教師和錯誤的教導的背後,其實是撒但魔鬼的作為,毀壞人的心靈、毀壞人的心術,叫人放縱墮落。
有關錢財、貪財的事情
《路12:15》「於是對眾人說:『你們要謹慎自守,免去一切的貪心,因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。』」
《路12:20-21》「…你所預備的要歸誰呢?凡為自己積財,在神面前卻不富足的,也是這樣。」
《路16:9》「我又告訴你們,要藉着那不義的錢財結交朋友,到了錢財無用的時候,他們可以接你們到永存的帳幕裏去。」
真正的聖徒,要從關注錢財的事,轉為救贖的眼光,為了救恩來使用錢財。
沒有愛→卑賤的舉動:敬虔得利
沒有透過福音來認識真理的人,是不會有愛的。壞了心術的人,更是不能領會真理;他們雖然口說真理,但心裡卻沒有真理,他們與神的關係是破壞的,就藉著外表的敬虔來得利。
*你能否察覺到他人以敬虔為他得利的門路?
《6:6》然而,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。
敬虔+知足→大利
我們不能只留在敬虔的內在生命,還需要加上知足。敬虔如果沒有加上知足,那是一種虛妄的心,是經不起考驗。要證明我們的敬虔是真實的,一定要有知足的表現,知道這是主給我的,相信這是神應許的,然後彰顯出主的榮耀。
要如何敬虔加上知足
世界的知足是他們自給自足,靠自己的毅力、努力、節制、道德、忍耐;但基督徒的知足是在基督裡滿足,做不到時,是靠祂加給你力量,使你凡事都能。
當你能以基督加給你的為滿足的時候,你會按著主的指示來使用錢財的。1當納的十分之一;這是主的吩咐,以感恩及順服的心來做的2當施捨的;聖靈感動你把有的錢財,換成靈魂來祝福人。3自己需要的;懂得照顧自己,吃的健康,穿的也不隨便。
*你能否因主給你的一切(包括關係、工作、物質)而知足?
《6:7-8》因為我們沒有帶甚麼到世上來,也不能帶甚麼去。只要有衣有食,就當知足。
對錢財當有的眼光
《伯1:21》約伯說:「我赤身出於母胎,也必赤身歸回…。」
人生是一個短暫的旅程,錢財是不能帶進永恆的,只是在地上暫時所用的。所以錢財在永恆是沒有價值的,而人在天上的冠冕,也不是用世上的財富來衡量的。
如果我們的關注一直要積攢財寶,怕將來不夠,怕兒女不夠,會叫我們及孩子都失去依靠主來得滿足。聖經教導我們,只要有衣有食,有基本的需要就夠了。如果沒有察覺到這一點,人會陷入無知的私慾裡,就離開真理,不能接受真理的教導,就被很多的愁苦刺透。
《6:9》但那些想要發財的人,就陷在迷惑、落在網羅和許多無知有害的私慾裏,叫人沉在敗壞和滅亡中。
想要發財:貪、迷惑
想要發財的人,比沒有錢的人更痛苦、更窮,他們是陷在迷惑裡這是後面貪的靈在作工,所以就叫他們沉在敗壞和滅亡中。
動不動落入試探=無能
他們是動不動就落入試探,就像一個沒有尊嚴、無能的人,一看到別人有的,就被試探了,今生就這樣被捆綁。
《箴30:8-9》「求你使虛假和謊言遠離我;使我也不貧窮也不富足;賜給我需用的飲食,恐怕我飽足不認你,說:耶和華是誰呢?又恐怕我貧窮就偷竊,以致褻瀆我神的名。」不貧窮也不富足,多有就為主而用,少有就經歷主的恩典夠用。
*你是否受過「貪」的試探?
《6:10》貪財是萬惡之根。有人貪戀錢財,就被引誘離了真道,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。
貪財的背後無數的慾望
貪財是萬惡之根,但根源不是錢財本身,而是人的私慾,人本性中的罪惡、貪的慾望、被罪玷污所帶來的。
加爾文指出:「因此神會藉著患難,減少我們對今世過度的愛,因為我們的本性,是愛這個世界的一切的。因此,默想永世、默想神對新天新地的福音應許,是基督徒必須的敬虔操練。」
如何逃避貪心?
- 在主裡知足;可以欣然享受神為我預備的。
- 信任神的供應;覺得不夠時,需要聽見神的話,用神的話保守我們的心。
- 善用與分享神所賜給我們的;學習施捨,樂意奉獻給神也與人分享。
《腓4:10》我靠主大大地喜樂,因為你們思念我的心如今又發生你們向來就思念我,只是沒得機會。
保羅是用心靈來領受弟兄姊妹的愛及滿足的。如果心靈不能領受肉身有再多的東西,也是不能得到滿足及益處的。
《腓4:11-13》我並不是因缺乏說這話;我無論在甚麼景況都可以知足,這是我已經學會了。我知道怎樣處卑賤,也知道怎樣處豐富;或飽足,或飢餓;或有餘,或缺乏,隨事隨在,我都得了秘訣。我靠着那加給我力量的,凡事都能做。
知足是可以操練的
保羅的秘訣,在於他靠著那加給他力量的神,這是因為保羅看見了基督的價值。《腓3:8》「不但如此,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。我為他已經丟棄萬事,看作糞土,為要得着基督。」
在各處境中享受【以馬內利的能力】
- 確信主萬事互相效力的帶領,並以神絕對愛我們的眼光來解釋與判斷。
- 藉著聖靈的幫助得著能力,遵行主向我們顯明的美意與託付我們的榮耀使命。
- 心靈得著主的稱讚,聖靈與我們的心同證我們是忠心良善的僕人。
- 在各樣的處境中,卑賤、豐富;飽足,飢餓;有餘,缺乏,都能榮神益人。
- 在危難與急需中,能看見聖靈格外的幫助與供應。
- 就算自己無能為力,也能盼望主必藉著後人將主的事工做得更美好。
要從屬肉的不滿走向屬靈的追求
上帝不喜歡我們因為自己的自私和慾望而不知足,也不願我們在屬靈的事上過於安逸滿足,不願意前進和成長。上帝希望看到我們自己和我們旁邊的信徒或非信徒,被世界和肉體拉扯而不能在主裡喜樂自由,感到不滿足。